第189章 舍枪选刀

龙城狼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la.net,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最新章节!

    “第四名候选武将,唐末将领,晋王“李鸦儿“李克用,武力96。”

    号称「刀王」的金睛碧眼虎晋王李克用,生得左眼圆瞪右眼瘪,绰号称之为「独眼龙」,沙陀军中有「飞虎子」;掌中一柄九凤朝阳金背刀,刀法绝伦,骁勇无敌,在征讨庞勋时,立下汗马功劳,被懿宗御封为「定唐刀」,老辈英雄中排名第三;在沙陀国居延川箭服红袍周德威,因此在老辈英雄中箭术第一。

    当然,这只是演义表现,相较于前面几位,他却是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的角色,而且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克用,本姓朱邪氏,祖先是唐朝时西北沙陀人。他生于唐大中七年,出生地为神武川之新城。他们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廷拓边守土。他的祖父朱邪执宜,任蔚州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父亲本名朱邪赤心,任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名李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

    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

    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大顺二年,唐廷恢复李克用官爵,并封晋王。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

    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他的个人荣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0年的攻城略地的军事生涯和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之中。

    另一方面,自然也要说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其中强人也是不少。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关于李存孝的故事在元代也是热门,大戏曲家关汉卿写了《哭存孝》、还有无名氏的《存孝打虎》。关剧中写李存孝自报家门时说:“某本姓安名思敬……有阿妈李克用见某有有打虎之力,招安做作义儿家将,封我做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

    除了李存孝这个残唐演义bug之外,还有李存勖,就是后唐庄宗,即位之处,扫平了后梁,契丹,还有幽州的刘守光,多么不可一世。李嗣源就是后唐的明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存孝之下的第一猛将史敬思。

    白袍大将史敬思,晋王李克用的护驾将军,胯下一匹千里银河驹,掌中一柄八卦梅花亮银枪,枪法绝伦,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宛如三国蜀汉赵子龙再世,因此得了一个「活赵云」的美称,僖宗帝御赐他「白马将军」的称号。

    此人忠勇无比,在汴梁城太平桥下为保护晋王李克用,一人独战梁军数十员大将,最后勒肠大战而亡。

    演义中也是数得上号的名将,不说前三前五,前十是稳如泰山的。

    而历史上,可以说情况和演义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将,李克用部下,骁勇善战,号称白袍史敬思。唐中和四年,黄巢民变军围攻河南陈州三百日,救援的各路军马都被起义军打败,朝廷再诏李克用率藩汉劲兵五万速至陈州。李克用的军队再次大败黄巢,起义军千余退至山东。回师途中路过汴州(开封),宣武节军度使朱温,嫉妒李克用强盛,萌发谋杀之心。邀请李克用入城,于上源驿馆设宴款待,礼貌恭敬,而李克用却盛气凌人,出言不逊。朱温即于当夜发兵围攻驿馆,李克用仓皇逃出,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思及随从亲兵300余人罹难。

    当然,这里的候选人只是李克用本人,不打包其他太保……

    “第五名候选武将,「北地金枪王」张处让,武力97。”

    号称「山东双雄」之一的「北地金枪王」张处让,掌中一杆鬼头紫金枪,枪法绝伦,为人诡计多端,自称「鲁南武术第一名家」,号称庞勋军中第一名将;早年与澹台誉一起师从罗家后人,精通老罗家的「献把梅花枪」,中年投靠庞勋反唐,庞勋兵败后,隐居在山东曹州府龙潭池边的龙潭寺内,收了个徒弟金统帝黄巢黄巨天;在老辈英雄中排名第二。

    这个同样也是纯粹演义人物,不去多说。

    不过,对于也是师从罗家枪的家伙,鲍鸿实在是没什么兴趣,我家有姜松在,其他罗家枪可以不考虑。

    “第六名候选武将,「银枪老祖」澹台誉,武力97。”

    号称「山东双雄」之一的直北大帅「银枪老祖」澹台誉,掌中一条八宝佛母烂银枪,枪法精湛,为人正直豪爽,处事淡薄名利,早年在罗家集师从罗家后人,后被朝廷重用,一直镇守西番边关,一生从无败绩,名副其实的「一代枪王」,后因李克用玉石楼之事,对朝廷心灰意冷,便一心想做位世外高人,因此挂帅印辞官隐居在直北铁笼山之中,在那里收了个高徒十三太保李存孝;在老辈英雄中排名第一。

    “李克用吧!”鲍鸿想了想,开口说道。

    他倒是没有太多想法,很直接的意见就是,四枪一刀,四杆枪除了最后一名出自郭子仪,其他全都出自罗家,罗家枪才姜家枪的一部分,选他们作甚……

    “李克用植入身份为地方豪杰,不日前来军中投效。”系统笑道,“接下来,统帅吗?”

    “斩将点不够了?”鲍鸿笑道,“说起来这次好像没斩什么将,那就统帅把!”

    “宿主使用95歼敌点召唤统率90-100的统帅!”

    “第一名候选武将,中唐中兴名将,汾阳郡王郭子仪,统率97。”

    “卧槽,前面第一个是郭子仪后人,这次直接是郭子仪?”鲍鸿哈哈笑道。

    郭子仪,中国唐朝名将。华州人。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郭子仪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为人果敢,公正无私。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他居功不傲,宽厚待人,是由武举起家逐步成长起来的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当然,正如前面候选人名单里面说过,郭家的枪法也是出了名的,当然是演义里面。《月唐演义》中,郭子仪为主要角色,经典桥段有“大闹学士府”、“开弓降魔兽”、“抢桃千斤链”、“走马射金钱”、“鞭打安禄山”、“枪挑铁天柱”等。

    “第二名候选武将,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韦孝宽,统率95。”

    “这是什么鬼?”鲍鸿疑惑道,“南北朝那个完全是懵逼状态好吧!”

    韦孝宽,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北周韦孝宽为人多智善谋,善于使用间谍,不论是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还是他从北齐收买过来的间谍,都很尽职。北齐有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叫斛律光,字明月,能征善战,英武无畏。韦孝宽为了除掉这个敌手,先叫参军曲严编造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这里的升,原指旧时的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谣里的百升暗指斛律光的“斛”字。北齐王姓高,歌谣中的“高山”影射北齐王。“槲树”影射斛律光。这两句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想要当皇帝,北齐将要垮台了。韦孝宽令间谍们把写有这些歌谣的传单散发到北齐京城邺。当时任北齐宰相的祖珽,恰与斛律光有私仇。祖埏见有这样的传单,又添枝加叶渲染扩大,并让小孩子在大街小巷传唱,传得满城风雨,然后将情况汇报给北齐后主高纬。后主不辨真伪怀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杀了斛律光。韦孝宽没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名劲敌。

    也就是说,在统率上系统给出了数据,在谋略上,此人也是非常杰出。

    最著名的要数‘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进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防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成疾。

    高欢苦战了60天,士卒死伤者达7万余人,葬在一个深坑。玉璧城不仅没有攻破,韦孝宽反而夺据了土山。高欢智尽能索,因愤恨恼怒而病倒。最后,只得决定退兵。这时,韦孝宽军中传出高欢中箭伤亡消息。为了稳定军心,高欢带病坐帐,强作镇定,会见幕僚,让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自己领头唱和,但禁不住落下伤心的眼泪。玉璧未克,损失惨重,两个月后,高欢郁郁而死,终年52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