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凡人生(五)

斌山来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la.net,最快更新半百故事最新章节!

    这一年,孩子总是咳嗽发烧,一周上不了2天幼儿园,市医院、市妇幼医院看了都看不出毛病,微量元素、过敏源检查都没有问题。于是就近医疗成了社区医院的常客。每次输完液就管两三天,又是老样子。孩子有时咳得两眼直流泪、满脸通红、吃饭都终断好几次、晚上更是梦里咳醒。我和夫人急的是彻夜难眠,焦虑重重。“持续了近半年,不能再拖了。”妈妈内心已是忍无可忍。10月,忙碌中的我们请了一周事假来到成都华西医院,第一天医生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第二天,我们去取结果,一切正常。没有找到原因我们很是失望。临走时,医生说做一个结核皮试吧,48-72小时观察结果。假期有限,车票已买,做完皮试,下午我们就急匆匆的登上火车赶回到了单位。按照医生吩咐,我们随时观察皮试部位,24小时后,皮试点出现了红肿,大小超过了0.5厘米。我们心里很是紧张,赶紧来到本地医院。医生一看说有结核可能,于是拍片确诊,的确有一块阴影。中药西药拿回家吃起,一周后明显见效。心理的石头总算落地。但对孩子的亏欠却已无法找回。

    年末母亲妇科病复发,医生说必须手术。想到工作实在太忙,只好请父亲来带着母亲和医疗费回老家的市区医院治疗。

    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制造企业的设备备件交货普遍延期,出差催货成了家常便饭。“签合同时你是妈,交货时他是爷”。合同中的“生产进度条款、延期交货处罚条款”统统成了摆设。连续两年我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奔走在各制造厂,方便面吃的发呕,出行的日常用品和背包常常都是整装待发。谈进度、协调车皮,家里完全顾不上。小孩上学的事全是夫人一人打理,夫人累的是面黄肌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默默的支持着我的工作。直到小孩小学毕业,我都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

    好多职工在外催货一催就是一年。有的职工为了增加催货效果,直接找到名片印刷店,自封副处长、科长。当然其本意是好的,做法确实不妥。

    我的一同事樊科长,为了表达诚意,特邀制造商晚宴。“厂长,设备的排产计划有劳你费心了。你随意,我干了。”“科长,车间的生产进度拜托你跟踪落实了。”“**工,有关图纸方面的问题麻烦你操劳了,有什么问题,我们及时沟通。你随意,我干了。”樊科长为了设备进度,自己也是豁出去了。“计划调整没有问题,喝三杯往前调整一天。”“厂长爽快,干!”就这样一杯我一杯,酒量最终还是败给北方好汉。跌跌撞撞,东歪西扭的走出酒店。“厂长,再喝,进度再提前10天。”

    一路把垃圾桶冲洗的干干净净,回家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半夜醒来觉得上腹部有些疼痛。用手一按,居然一下凹了下去,赶紧送医院。我的天肋骨骨折,不过还算幸运,未伤及内脏,马上住院。原来在出酒店时,自己竟浑然不知的跌撞在玻璃门的扶手上。

    工作虽然忙碌,但“学不可以已。”晚上我和爱人抽空就捧起英语读本,出差的火车上也时不时的掏出来看上几小段,背几个单词,记几个语法。1998年,我和爱人参加了工程师职称评定外语考试,并顺利过关。1999年我和爱人各自撰写的两篇论文均在省级刊物发表,同年我们两都通过了工程师职称评定。家里装上了电脑。

    2000年我开始从事标准件的供应管理。中国的私营企业,改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备件专有的目的,常常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擅自修改,如阀门的长度、减速机的底座螺丝位置、联轴器的螺丝孔数量完全改成了企业标准。备件价格战很是激烈,产品质量异议显著提升。新来的部长决定由我起草招标采购办法。

    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的实施,较好的保障了设备备件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指标管理办法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按照重要程度进行ABC分类的备件目录;按照制造能力进行ABC分类的供应商目录,同时对出现重大质量问题、1年内质量异议超过3次的供方及时淘汰出局。

    这一年,我买了我的第一部手机。完成了历时三年的党校函授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学业。

    2001年,父母来到家里,准备常住。家里60平的房子确实有些拥挤。经过反复看房比较,我们最终在市区买了一套尾盘降价销售的顶楼商品房。也正好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一年公司开始了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提高附加值的升级改造。ERP系统也开始建设。建设历时三年,公司销售收入提高了50%。

    2002年,哥哥的印刷厂因经营不善,宣布倒闭,哥哥只好另谋出路。广州、深圳到处找工作,历时两个多月,最后还是无果而返。回到市里找了一家私企化肥厂做起了销售。这个产品主要是面向农村,需要到乡镇进行销售。为了生活,哥哥是没日没夜的行走在四川的各乡村小镇上。虽是辛苦,但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他觉得这点苦很值得。企业偶尔也会出现合同纠纷,这时哥哥自考毕业的法律专业也排上了用场。老板更是赞赏有加。没有目标的人生自然平庸,为理想奋斗必然艰辛。

    原印刷厂的宿舍要移交了,没有办法,孩子要上学,总得有一个安身之处。哥哥拿出全部积蓄、向我们借了些钱、父亲出了几万,总算在市区有了立足之地。

    父亲在我们这里住了近一年,很难适应冬春季节干燥的气候,嗓子发干,烟瘾还大,咳嗽厉害。母亲到了新家,少了许多玩伴,扑克牌没有人陪她打了,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友也没有了,小区尽是忙忙碌碌的年轻人。于是两人决定打道回乡。

    妹妹、妹夫在浙江打工,两人都倒班。孩子在那里得不到照顾,只好送到爸妈这里。父亲把交给邻居的土地要了一些回来,重新种起了土地。一天母亲电话里焦虑的说,外侄在家很是不好管,放学不回家,田里摸鱼耍泥巴,每天那个脸糊的花猫是的,衣服裤子糊的看不到底子。学习成绩也不好,作业没有人辅导,真担心孩子长坏了。

    是啊,孩子是未来。想起小时候,妹妹吃饭总是慢吞吞,好像碗里有什么怪物似的,筷子总在碗捣鼓过去又捣鼓过来,就是不把食物放进嘴里。常常是家里人都吃完了,她还在那里摆弄着。我经常拿一个作业本去换妹妹碗里的面条。也可能是这个缘故,妹妹个子长得不高,身体单薄。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了。跳出农门的我对此深感内疚,觉得我的今天也有妹妹的付出。于是写信给妹妹,希望他们回到老家,不能为了挣钱而荒废了孩子。

    半年后,妹妹妹夫回到了老家,种地肯定是不习惯了。妹夫开始到乡下向村民售卖验钞机、打火机一类的小物件;后来又帮同学卖猪肉,最后两人商量还是在市区买个房子定居下来,自己租个门面经营猪肉。买房没有钱,只有借。妹妹打来的电话战战兢兢充满顾虑。她知道父母、岳母每月的生活费都是我们在提供,经济上负担较重。是呀6万块,几乎是我们家的全部积蓄。夫人听说后,没有一丝犹豫说:“借。”房子买下,妹妹终于在市区落户。同年,父母的户口也迁入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