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有关李自成的若干问题考辨

为花做和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la.net,最快更新乱明风云最新章节!

    对于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以及李氏宗族的情况,公私史乘,各持异词。加之这些纪事又多出自封建文人之手,难免有所歪曲或篡改。这样,对于后人研究李自成的历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和局限性。笔者曾就李自成及其家族情况作过一些调查,现根据有关的史籍、方志和档案资料就李自成和李氏一族诸况进行考证。

    一李自成宗族情况

    李自成宗族,属于米脂﹝今陕西省米脂县﹞太安里二甲李姓。这一家族,除李自成外,先后还有其族叔李守义、李守正、李守信,族兄弟李自明、李自刚、李自强,兄子李过,族侄李适、李遵、李迪、李孜、李达、李通、李逻、李友,族孙李时亨、李其亨、李运亨、李来亨、李世亨等投入起义军。此支李氏家族,原籍在米脂城北80里的海会寺之李家站。这是经过米脂桃镇李鼎铭﹝开明绅士,原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小桑坪李温华﹝《永昌演义》作者李宝忠的父亲﹞和高渠李高枝等人的考证而来的。李自成高曾祖时,因为家境贫困和生活所迫,始迁至米脂西乡130余里的李继迁寨﹝今陕西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拓荒力田。曾祖父李世辅,生活颇好,亡故较早。祖父李海是一个佃农,以养驴、马为生,劳苦一生,重病而死。李自成父亲李守忠﹝一名印﹞,也是个农民,娶米脂怀远堡农民女儿吕氏为妻。先“守忠无子”【1】,“既以侄李自立为后矣”【2】。自立,一名鸿名。守忠婚后20余年,生得李自成。自成出生不久,自立病死,留下一子叫李过。李自成童年时,乡里连遭大灾,李守忠家业残破,把家从李继迁寨移往寨南40里的常峁鄢﹝今横山县石窑沟乡﹞。自成13岁时,母亲被地主艾昌金逼死。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尊其母吕氏为皇太后”【3】。关于李自成的母亲,还有高氏、刘氏、金氏等说。并说刘氏﹝或金氏﹞因为乡里荒乱,不能生理,随从人流辗转到宁夏,改嫁给一个士卒。后因其夫战死,又改嫁给一个镇兵。据李文治《晚明兵变》引证《明季北略》、《绥寇纪略》、《延绥镇志》等书,皆以为李自成母亲不姓高,与高迎祥并非亲戚。《怀远县志》、《米脂县志》、《延绥镇志》、《延绥揽胜》等书记载李自成的母亲是吕氏,而不是高氏、刘氏、或金氏。特别是《米脂县志》、《延绥镇志》最早修于康熙十年前后,这时吕氏辞世才50余年;且自成乡里属于延绥境,知道自成母亲的一些人还健在,记载当然要确凿多了。《延绥镇志》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尊其母吕氏为皇太后”,为什么不追封高氏、刘氏、或金氏呢?这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李自成20岁时,父亲李守忠一病不起。死后,埋葬于怀远堡三峰子﹝今横山县武镇乡﹞。李自成兵败一片石以后,清英亲王阿济格率军西渡黄河到米脂、榆林,格杀李自成一族,将李继迁寨和李家站全部包围,尽行杀戮。李族人闻讯,相率避迁,改李姓为叶姓,得以隐匿下来。今榆林的上盐湾和米脂的叶家站等数十村姓叶的人很多,他们的祖先生时姓叶,死后在墓瓦神龛中均书李姓。清朝乾隆中期,榆林叶兰﹝字澹园,曾经担任过知府、内阁中书等职务﹞在修叶氏族谱时,考证其祖系,始祖有名字叫海、守忠的,与李自成的祖、父姓名相同。康熙三年﹝1664﹞,李过养子李来亨在湖北省西部兴山县茅麓山兵败,大顺军才最后被消灭。之后,李过少子世亨一支,寄迹云南;李迪一支,落业山西;李通一支,落业汉中。

    二青少年的李自成及其起义

    李自成出生于米脂县双泉堡李继迁寨,陕北俗语说自成:“生在李继先,长在常峁鄢”。李继先村,就是史书所称的李继迁寨。这个村子,宋朝以前不知叫什么名字。后来,西夏主拓拔氏李继迁曾经驻兵此地,遂易名李继迁寨。李继迁寨,明朝时属于米脂县双泉堡,所以史书称李自成是米脂人。按照现在的区划,李继先村已经在横山县腹地。应该说,李自成是今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人。李自成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五月”【4】。因为其父亲李守忠无子,曾经去米脂境内的华山求过子,所以生了李自成呼作华来儿﹝或黄来儿﹞。根据夏振叔《借山笔记》、《崇祯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延安府米脂县塘报》说,李自成幼曾为僧,还俗为黄来。李自成本名鸿基﹝小字硙生﹞,后叫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改名叫自晟。在20岁以前,李自成一直生活在怀远堡李继迁寨和常峁鄢。7岁时,和兄子李过到常峁鄢的义学念书,同时给姬氏放牧羊群。母亲死后,自成因贫辍学,回家种田,帮助父亲挑卖瓷器,还给人家放过马,和李过到延安跟罗君彦学习过武术。父亲贫病而亡后,家里的一点产业、土地典卖一空。因为生活无计,李自成做过酒佣,当过煅工。20岁时,他应募到当时离米脂县城80里的银川驿﹝今横山县党岔乡﹞充任驿卒,传递从银川驿至延安的公文函件。崇祯二年﹝1629﹞春,因为延安、绥德一带遭了灾荒,李自成被驿站裁减。回村以后,当过里长。因为生活贫困,借了艾同知一笔钱,他一下偿还不了,被艾同知告到县衙。米脂知县晏子斌派人抓了李自成,戴上木枷和脚镣在烈日下游街。曾经和他一起当过驿卒的穷弟兄们为自成抱打不平,打开衙狱放走了他。李自成出走以后,和李过一起到甘肃总督梅之焕部下当兵。因为作战勇敢,当上了把总。十月下旬,皇太极率领后金军队入塞,十一月初北京戒严,明廷召各镇兵“勤王”。李自成随参将王国东行,路过金城县﹝今甘肃榆中县﹞,军卒因无饷哗变,自成带头缚知县索饷,并且气愤的杀了王国,举兵起义,在陕西中部、北部活动【5】。根据康熙《米脂县志》记载: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率领部队参加了王左挂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王左挂投降明朝以后,自成改投不粘泥张存孟。崇祯四年夏初,在攻取葭州﹝今陕西佳县﹞和米脂战斗中,不粘泥被俘,李自成率众投到闯王高迎祥部下充任裨将,号“闯将”。崇祯六年﹝1633﹞十二月,转战于河北、河南等地,李过、李牟、白广恩、李双喜、顾君恩、高杰等自立为一军,拥李自成作为统帅。崇祯九年﹝1636﹞五月,李自成在安定﹝今陕西子长县﹞击毙延绥总兵俞冲霄,军威大振,人们纷纷参加起义军。根据《米脂县志》说:从之者十之七八。七月,高迎祥在盩厔﹝今陕西周至县﹞的黑水峪被明朝孙传庭所俘,后解京杀害。起义军推选李自成继任“闯王”。

    三李自成的妻妾

    李自成“不好酒色”、“性又澹泊、食无兼味,一妻一妾皆老妪,不蓄婢仆”。他的妻妾,先前没有生子,以李双喜为养子,并以张鼐等人为义子。李双喜、张鼐,在一片石兵败以后,先后在陕西﹝渭南﹞、湖南战死。著名作家、湖南临澧蒋家的女儿丁玲在文章中说到:她是李自成的后代。李自成兵败,曾经将自己的一个儿子托付给蒋家扶养,并且留下一笔财产,从此改变了蒋家贫穷的生活。李自成的结发妻子叫韩金儿,根据《明季北略》记载:他们于天启三年﹝1623﹞结婚。崇祯一年,李自成去延安,韩金儿与县役盖君禄﹝一名盖虎儿﹞私通,被李自成发现杀死。李自成的第二个妻子高氏,他和高氏结婚以后生了一个女儿,牛金星投自成以后,自成以此女妻之【6】。高氏系米脂河西万丰里人,是农民起义军将领高立功的妹妹、高一功的姐姐。《延绥镇志》、《延绥揽胜》说,他们结婚以后,高氏跟随农民军作战,在军队中掌管军食,被尊为高总管。自成率军攻陷北京以后,封高氏为皇后。李自成的起义军失败以后,高氏和李过等人屯兵澧州、常德﹝均在今湖南省境内﹞一带。顺治二年﹝1645﹞九月,她率领部队由湘鄂战场投明军将领何腾蛟,联合抗击清军。归南明以后,唐王朱聿键封高氏为贞义夫人。何腾蛟在湘潭失败战死,高氏又投奔永历帝,被桂王朱由榔封为赤心夫人。后来驻守湖北,围攻荆州没有成功,留守草坪的老营被清朝军队包抄,损失残重,高氏牺牲于澧州【7】。李自成的妾邢氏,系米脂怀远堡邢家峁人,姿娇精武。原来在高迎祥军中,后随李自成在军队中经管粮秣军糈,被将士称为邢红娘、一丈青,或洪太太。根据《明史》、《明季北略》、《怀陵流寇始终录》、《爝火录》等史籍记载:邢氏私通先锋高杰,后被李自成察觉,高杰恐怕自成杀害,于崇祯八年﹝1635﹞八月,劫邢氏投降于明朝总兵贺人龙。高杰曾经对人讲,我要邢氏是为了自助,不是为了贪图她的美色。后来,邢氏随高杰在史可法帐下供职。顺治二年正月十三日,高杰被叛将许定国杀死,邢氏执掌兵权。扬州被清兵攻陷以后,史可法死难,邢氏率领部队投降于清朝豫亲王多铎。李自成还有陈氏、窦氏等妾。又据袁良义《明末农民战争》记载: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其中三四个在他身边的宫女,被人称作窦妃、杜妃等”。

    四李自成禅隐夹山寺

    清兵入关以后,李自成于顺治元年﹝1644﹞四月撤出北京,退往西安。第二年二月移兵荆襄,四月初军至武昌,四月二十四日“乃由金牛、保安,走延宁、蒲圻”【8】,向湖南方向作战略转移。李自成南撤中,无任何清兵尾追,阿济格“于三月二十六日抵郢,四月至孝感,停留几天后到汉阳”【9】。待清军进入湖广,起义军主力已早撤,故阿济格到处扑空,“独不得自成所在”【10】,就继续沿长江东进追寻,一直抵达九江。这时,起义军主力已经全部沿长江顺利撤往湖南,四、五十万的部队于顺治二年五月间已在岳阳到澧州数百里地段出现。为了避实就虚,保存实力,以待东山再起,作为明清两方视作“逭诛两朝”的元凶李自成,根据当时的形势,认定不应在抗击清军的同时,又和南明军队作战,把斗争策略作了重大调整,确定了以退为进,“联明抗清”的方针。为了便于联合,缩小目标,李自成“设疑代毙”,以期“缓追脱身”。一方面,采用“李代桃僵”、“金蝉脱壳”之策,让何腾蛟信其已死,“满营聚哭”、“众口同词”,以解除南明君臣疑忌。另一方面,“令妻侄乞降”,在九月前后完成与南明联合,“而己由公安别窜”【11】。因为李自成是假死禅隐,所谓九宫山被程九伯“击毙”之说﹝程九伯说,他杀死的是李延﹞,是南明何腾蛟和清军阿济格邀功的欺世之举,在当时并没有确切的依据。实际上,清廷、南明、大顺三方面的当事者都未肯定李自成已死。根据《荒书》记载:程九伯所杀者不知其名,事后“行查到县,程本人也不肯出认……”。《李自成未死通山诠证》作者韩长耕、向祥海对随从阿济格尾追大顺军并参加九江上游之役,特别是曾经进入到兴国的大小将领的传记逐一查检,并无一人在通山追及李自成,更无一人说李自成走死九宫山。何腾蛟也未曾率兵到过九宫山,怎知“歼贼情形?”其实,起义军大部队并没有经过九宫山。后来,阿济格从武昌这一段所打击的是李自成的两支小部队,即被隔断在鄂东北的长江北岸之白旺部和长江南岸的吴汝义部。特别是,清宫档案中,顺治朝的18年中共有奏本186件,其中涉及李自成死事的6件,说“闯贼”李自成尚未授首,也无一处说李自成走死九宫山。而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的主要根据,无非是阿济格的《甲申疏报》及南明何腾蛟的《闯贼伏诛疏》、《通山程氏宗谱》、《通山县志》和《甲申弋闯志》。这些史籍是经不起核实和认真分析的。首先,清摄政王多尔衮曾否定过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在阿济格向清廷奏报李自成已死一个半月以后,即顺治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多尔衮斥谕阿济格说:“……尔等先称流贼已灭,李自成已死,贼兵尽皆剿除,故告祭天地太庙,宣谕中外。后又言自成身死是真,战败贼兵凡十三次。则先称贼兵尽歼者,竟属虚语。今又闻自成逃遁,现在江西。此等奏报情形前后互异,以此谕众,已骇听闻,况经告祭天地太庙,岂有如此欺诳之理?尔等虽行诳称,其谁信之!”【12】清朝档案中还有《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载:“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诳报已死……”,阿济格即因此受到重处,罚银5000两,降至庶民。唐王朱聿键也不承认李自成死于九宫山。据南明《永历实录》称:“圣安皇帝诏天下:有能擒斩李自成者,世爵国公,禄万石,视徐达。”那么奏报斩李自成于九宫山的何腾蛟为什么没有得到此奖励,而只封为“定兴世伯”?诚如《明史》所说,唐王“疑自成死未实”。并且一再追问:“闯势实强,闯伙实众,何以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又问:“闯逆既死,则宜首级示信,何以首级竟不可得?”【13】因此在南明朝廷引起一场波折,宰辅、御史纷起揭破何腾蛟所报仅仅是不可靠的传闻。都御史郭维经上言:“自成传闻死于九宫山,在江西宁州境内。传以五月死,而七月所部降,腾蛟乃知,且经年而后报。遽行大赏,诚非所宜。且自成之或死或生,或死于吴三桂之追兵,或死于乡团之棒击,俱不可知……”【14】。而在起义军方面,时“众尚五十余万”【15】,且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李自成怎会“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掠食山中”【16】呢?这与情理不合。如若被程九伯“击毙”,何至自成死后尸体腐烂,而高氏、李过尚不加寻觅埋葬而候清军来“始验其尸”,以至于“尸朽莫辨”?又如何能让凶手程九伯从容提了首级,在一个半月后才往见清总督佟养和?大顺军为何不追击程九伯?这些迹象表明,李自成没有死。“李自成之败也,由公安走澧,遁迹寺中为僧……”清朝乾隆澧州知州何磷《书李自成传后》认定“和尚顺治初年入寺”,自号奉天玉和尚,“其为李自成无疑”。光绪续修《米脂县志》卷十记载:“其后兵败,自成率数骑,乞食山中,不知所终。有传其夹山为僧者,有僧徒数人,皆猛恶,不类沙门,居常跌坐,不诵经传,后共瘗之,树碣曰‘奉天玉和尚’。盖自成初为奉天王,犹隐寓其意也。尝诵诗云:‘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二语恰肖其人。”李自成在湖南石门夹山灵泉寺曾经写过许多诗,其中一首云:

    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

    这首诗歌不仅在陕西米脂、横山、榆林等地有传抄,而且湖南省石门县文化馆在燕子山乡凉井村的一家农民手中也收集到了这首诗歌。清末明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到石门访李自成的梅花百韵诗,得到五首。根据《竹梅》一诗中“时辈安知放鹤翁”这类句子,章太炎认为,李自成在夹山为僧是真有其事的。并根据常理对《明史》自成死于九宫山提出了“六不可信”,指出“自成之死竟无诚证”。且石门等地还先后发现和发掘出奉天玉和尚墓、野拂和尚墓,获得一些重要文物,对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提供了许多证据。《夹山纪》作者严首升﹝华容东山僧人﹞、湖广孝廉张宗伯等从亲身经历中告知时人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特别是澧州知州何磷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决不敢去纠正《明史》的谬误说李自成没有死,出家于夹山。据《支那撰述》木刻残版和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铭:“辛末夏月”﹝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1606﹞为奉天玉和尚“诞期”,他病“殁于甲寅年三月”,即康熙十三年﹝1674﹞,李自成享年68岁。他的“诞期”也与李自成生日相苻,这决不是巧合。同治八年石门申正飏纂修《石门县志》云:“奉天玉墓在夹山大路旁西坡,以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似可确信,旧有紫石牌坊,制造壮丽,为当事者所扑碎,并欲暴尸报官,未果。”可见,当时石门的当政者兴师动众地去挖墓、平闯王疑冢、推倒碑塔牌坊、粉碎金殿的衮龙抱柱,是因为奉天玉和尚是李自成的缘故。如果奉天玉和尚不是李自成,这些当政者是不会如此起劲地寻尸报官欲去邀功请赏的。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记》,载有康熙元年、二年间李自成还活着的史实。石门邻县慈利,发现奉天玉亲密弟子野拂和尚墓,也为奉天玉是李自成作了佐证。特别是奉天玉大和尚塔铭和野拂残碑,都明刻“补之为铭”。根据《米脂冯氏族谱》卷七《艺文上》:“《云谭公遗扎》云,“补之”为李过的字,是李自成的大将。米脂人所藏康熙年印行的野拂撰写的《亡明流血史》﹝亦名《血红泪史》﹞记载了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的战斗经历,书里还写到野拂与俞清恩等人和李自成一起在夹山出家为僧的事迹。湖南《永定县乡土志·天门山寺》条下记:“相传明季有野拂自夹山寺飞锡此山。野拂为闯贼余党,事败削发为僧,竟逃天诛。”康熙《重修夹山灵泉功德碑》记载:野拂于顺治九年入寺,夹山三年、德山三年、夹山又三年﹝为李自成守孝﹞、洛浦三年。野拂迁居洛浦寺供有奉天玉和尚的木牌位,现存石门文化馆。慈利野拂墓碑云:“老禅师武夫也,生于明,终于清……乘捣海翻江之势,敢逐寇林。枕戈待旦,方期恢复中原;拔剑登坛,定欲扫平环宇。战吴王于桂州,追﹝‘追’应训为‘随’,见《广韵》﹞李闯于澧水。无如戎马屡乘,莫展风云之路;是以逐鹿不事,竟甘泉石之栖……”所有这些,足以佐证奉天玉大和尚即是当年的奉天倡义大元帅——李自成。史乘所载,李过于顺治七年﹝或六年﹞病死于广西或黔中,显然属于大顺军“金蝉脱壳”之计,只有这样李过才能够比较安全地隐居夹山等地,和李自成的“设疑代毙”一样有效。

    米脂人高朗轩《闲谈笔记》和《延绥镇志》、《米脂县志》记载:李自成死后,和他一起出家夹山的高立功“潜回乡里”,回到米脂河西60里万丰里之葫芦蛋村。因为他和李自成从一块当驿卒起,到后来起义、出家夹山,先后50年间一起生活,村里老少经常邀他讲述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以及自成出家夹山的故事,“道自成遗事甚详”,一些读书人把高立功说的故事编成书词说唱,流传至今。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