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net,最快更新安德的游戏同人之女配人生最新章节!
“苏队长对中医很了解吗?”波可虚心地向苏南风请教。“我看过世界医学史这本书,里面有介绍中医,但只是提到相关概念,具体的内容,书中也没写。”
“不过,我对其中针灸技术最好奇。”波可想了想,补充道。
“你是说用针刺治病吗?”一旁的大型忠犬马科斯立马加入讨论,“我亲眼见过苏队用过针刺的神奇手法。”
“什么!”马科斯这话让波可大吃一惊,直接用手搭在坐着的“大型忠犬”肩上,她已经顾不得不要随便拍别人的禁忌了。
“苏队长还给你们做过针灸?”她感觉自己被天雷惊了一下,浑身巨震。
苏南风这个人是什么样的设定?风度翩翩,野战士兵,能文能武,现在告诉她,他居然还会行中医技艺。
“是的啊,虽然次数不多。”马科斯自信地说道。“有一次训练太狠了,大伙儿都是浑身酸痛,第二天又要拉练。然后,苏队用一根长长的银针,在我们腿上扎了几下,肌肉疲劳感消失了不少。”
“原来你会中医医术?”波可又急急地转过身,问病床上的苏南风。
苏南风随意笑笑,似乎只是一件小事,“当时任务实在太紧急,持续高强度拉练,要是对身体造成永久损伤,就是得不偿失了,所以才会顺手帮大家放松一下身体,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技术。”
苏南风很谦虚,他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但马科斯提起这事,就差眼里没冒出那些崇拜的星星了。“我们苏队一向很厉害的。”
“这只大型忠犬真是太形象了。”波可见马科斯那样,真是与他高壮的体格太反差萌了。
“行针可不是随便的技术活啊!”她对针灸的印象来源于前世看过的古装电视剧,剧中的大夫给病人作针灸治疗的场景,仪式感十足。虽然电视剧里针灸不是真实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技艺,必须对人体经络穴位把控相当准确,才敢下针。不仅不能随意乱扎针,而且不清楚症状一针下去,轻则疼痛出血,重则能把人扎到昏厥。
“苏队长,你肯定是对中医相当精通吧?”波可渐渐能感受马科斯对苏南风的崇拜了,确实这是一位相当厉害的人。
苏南风如同平常儒雅般地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谈不上精通,只是知道皮毛罢了。”
望着波可期待的眼神,一脸的求知欲,苏南风深思了几秒钟。然后,他缓缓讲述了自己的出身和部分经历,平时他根本不会说这些,野战部队里都是糙汉子,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很难理解对方一些高深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他的队友只知道他会针刺技术,能缓解训练过度带来的肌肉酸痛,至于博大精深的中医技巧,没有文化共识,也是听不懂的。
可是苏南风心中有一种直觉,波可虽然不是中国人,年龄也小,但是她能听懂这一套理论。
原来,苏南风来自中国湖南省湘江边的一个小城市,家里祖传行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世家。他从小受家庭氛围影响,亲眼见到父亲医治过不少病人,包括一些针灸推拿手段。他开蒙识字后,翻阅过家里不少的医书。
中医世家就是医术传承,按正常轨迹来说,他应该是从医这条道路的。在他上高三那年,无意间得到一本介绍世界知识的书,他就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是不是如同书上所说。于是,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行医了一年后,他终于找到机会出国。
这一出国,晃眼过去了十多年,中途阴差阳错地加入了国际联合舰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地面野战士兵。但是,从小被熏染的那份的中医技艺,深入骨子里,从来没有忘过。他偶尔试着运用其中的技巧和原理,增强自己带领小分队的作战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原来他是中医世家长大的,难怪了。”波可这才发现,她总觉得与苏南风相处,其中总有一份浓郁的中国味,接受过正宗中华传统文化长大的孩子,那份儒雅是深刻在他骨子里了。
“请问你是认为我可以学习中医吗?”苏南风既然对她提出这个建议,那他一定有想法,波可很想知道其中的原由。
“你说最开始想从医时,是缘于想帮助自己亲近的人?”苏南风继续问她。
波可点点头,“是啊,当尊敬的人突发疾病时,而我只能束手无策,真让人沮丧。”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苏南风随口用中文念了几句古文,源自中国古代“药王”孙思邈提出的。他只是回忆起从前看过的医学古书,随口吟了几句书上的原文,当然,他也想不到波可能听懂。
波可不但听得懂中文,她当年在古文方面成绩也是很不错的,所以,连古句也能理解其含意。
“既然生病了,患者痛苦,与之亲近的人心理也难受,还不如加强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护机体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家的生活质量也能得以保障。”苏南风正是采用了此类思想,转化为其所用,他的分队每次都能快于其他队的恢复速度,训练效果也就相当突出了。
波可细细品这番话,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健康的个体,会生病就是机体出现了故障。如果在发病前,能做到预防为主,确实很大程度上做到远离疾病的困扰。
“还有,你太小了,从事临床工作太辛苦,从事专研保健养生这个方面,更适合你现在的实际情况。”苏南风又指出另一个比较现实的观点。
“是啊,那天我见波可医生在搀扶病人吧,真心痛这小身板。”马科斯适时地又加入讨论。
波可抚额叹息,她就唯一一次搀扶病人,平时这种出力活,医师不会安排她。那次她是见大家都忙,想着出一份力,没想到高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