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net,最快更新我真的是一个老师最新章节!
时间截止,六组选手,很遗憾,只有四组交出了诗词。
毕竟只有十分钟时间,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才华的。
叶婉收齐诗词,递交给两位点评教授,摄像机镜头也实时拍摄着两位教授面前的诗文,将之呈现在大屏幕上。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孟青松首先拿起排在第一位的岩久拓的诗文,轻声读了出来。
“写的不错!相思离别之苦啊,短短十分钟,能将那种爱别离,求不得的情绪跃然于诗中,真是颇有才华。”孟教授十分满意,不禁高看了这位来自RB的厨师一眼,“这首诗,我给八分。”
苏枫教授也很欣赏这首诗,微笑说道:“看来你对我国文化了解的很深啊,这首诗很有新意,我也给八分。”
“感谢两位教授。”拿到了十六分,岩久拓很是高兴,深深鞠躬,谦逊的说道:“我特别热爱华国文化,我越研究,就越感觉到华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惜的是,我不是华国人,从小也不是在华国长大,不能更好的理解华国文化,真的是,太遗憾了!”
咦?这小子是个日奸?
百人团成员纷纷窃窃私语。
最终,岩久拓凭借这首诗获得了百人团91人的认可,这一场得分107分。
接下来,孟教授与苏教授依次点评了辛琬琰以及裴俊远的诗作。二人能在十分钟之内写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质量嘛,不重要!
辛琬琰得到99分,裴俊远只得到了70分,美女嘛,总是会受到青睐的。
接下来便是李楚了,真是值得期待啊!孟青松饱含深意的看了李楚一眼,对于这个当初在学校表现的平平无奇的学生,这次可真是给了自己极大地惊喜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看到精彩处,孟青松大声喝彩。
嗯?听到孟教授的喝彩,引起了苏教授的好奇。不等孟教授看完,不禁扭头看向身后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尤其是第二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足以称得上千古名句了。”通读全诗,苏枫教授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楚,很是诚恳的评价道。
“这首诗,毫无疑义,我必须给它10分。”
孟教授接着说道:“这首诗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恭喜你,李楚,你又在这个舞台留下了一首传世名篇。”
毫无疑问,孟教授也给出了满分10分的分数。
李楚的最终得分定格在满分120分,总分也距离岩久拓的141只有1分只差。
……
“接下来有请孟教授为各位选手命题,”叶婉鼓励的说道:“刚刚留下遗憾的选手要努力了。”
孟教授抬手微笑说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春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是端午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重阳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元宵节。”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使得节日不仅仅是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那么,请大家以节日为题,尽情肆意挥毫吧。”
节日?
李楚嘴角漾起笑容。
正好前几天搁系统里拜读过一篇大作。
这个世界的苏轼是个历史名相,不过他很忙,忙于领兵打仗,忙于改革变法——人生得意啊!哪儿有时间写些伤春悲秋的诗词!
东坡先生对不住了!
李楚心里默默的道了个歉,脸上做冥思苦想状,眼看着10分钟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于是李楚手上开始奋笔疾书。
……
“先看李楚的!”
即时结束,主持人叶婉收齐诗文,交给了苏枫教授。
早就等不及的孟教授竟是直接离开自己位置,满含期待的与苏教授一起查看。
“水调歌头?”
“嗯?这是一首词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场久久无言。
呼!孟青松跌跌撞撞的走到自己位置,重重的坐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苏枫目光呆滞,再次被李楚这首词震惊。
“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李楚,诗词有你,那是何其幸运,又是何其不幸啊!”孟教授斟酌良久,缓缓说道:“从前天的春江花月夜,到你今天所做的这两首诗词,你一次次的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你!就凭这三首诗词,华国文学史上,绝对有你一席之地!”
“可是,你太残忍了,”顿了顿,孟教授接着说道:“你一首春江花月夜写尽了江月、海月,今天,这首水调歌头又写尽了中秋。珠玉在前,木椟在后啊,从此以后,中秋再也没人写了,因为后来的文人,不管再怎么写,怕是难以超越你这水调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