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农学堂

深山修道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笔趣阁 www.biqugela.net,最快更新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最新章节!

    永不征税,还是对这几样高产的作物,岂不是要坏我大明根基?

    听到这番话,朱元璋却是没有怒气的表现,换做他人,已然是就地格杀,顺便诛个九族啥的。

    此刻对于大孙,朱元璋还是心平气和的问道:“自古以来,从未有过此等例子,为何大孙如此想。”

    朱安解释道:“老爷子,玉米,番薯,土豆这些作物,虽是高产,但不可能替代大米。”

    “它们对于土地的需求,不像大米那般需要深耕细作,哪怕是丘陵山区这等偏僻地方,亦可种植。”

    “这等作物如此产量,自然不会有太高的价格,目前大量良田都掌控在乡绅和勋贵手中,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不会去推广这些作物的种植。”

    朱安缓缓的说道,其实在他的心中,更想说一下满清的摊丁入亩政策,而对于番薯等作物免税的想法,也是来自于满清所谓的‘番薯盛世’。

    虽说满清时代人口的增长源自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施行。

    但番薯确实养活了很多穷人。

    甚至于在前世朱安的时候,他的父辈,很多小时候都是经历过饥荒的年代,虽不至于挨饿,但是一年到头都是很难吃到大米。

    基本上就是大盆红薯和一点点大米煮在一起吃。

    红薯吃多了消化,容易产生饱腹感,产生腹胀气,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水,烧心等症状。

    以至于后来朱安这个年纪很多人的长辈,红薯成了他们童年的阴影和回忆。

    所以朱安这才想到对于红薯这几样作物,进行免税的政策。

    “咱知道大孙你,心底善良,是个好娃儿,可是你要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等作物对于大明的冲击,是咱们目前无法预料的。”

    “一个刚出现的作物,直接对其取消征税,这会导致大量的平民,直接放弃稻米种植,全面种植这等作物。”

    “因为免税,大明国库的税收会剧烈降低,大米价格必然上涨,当老百姓能吃饱了,大明国库也没钱了的时候,是很容易出乱子的。”

    朱元璋循循教导的说道,他心中虽没有阶级矛盾这个概念,但其实上有这个意识。

    这般的情况一旦出现,阶级矛盾就会越发尖锐,如今的大明,全是靠着农业税维持财政收入,这等情况一旦出现,就是阶级统治者的危机。

    也就是大明皇室的危急。

    朱元璋并没有去责怪大孙,因为大孙目前是站在一个平民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皇帝的层次。

    所以朱元璋详细的给大孙详细这其中的道理所在。

    朱安洒然一笑,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果然还是自己太天真了。

    在大明这个年代,取消某个农作物的税收,便是动摇皇室的根基。

    而且现在也并没有可以取消某些农作物税收的能力。

    想要取消,唯有先把商业发展起来,改良水稻的种植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如后世的土地承包制。

    还有化肥农药的研究和普及,提高水稻产量,甚至研究出杂交水稻。

    当顿顿白米饭都能达到管够,各家种的红薯拿去喂猪的时候,取消红薯等作物的税收,才有可能。

    “老爷子,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一些。”朱安歉意的说道。

    “不碍事,咱能理解大孙,陛下也能理解大孙的,说说吧,大孙还有什么想要的。”朱元璋说道,对于朱安的反应很是满意。

    不懂没关系,咱身子骨还行,可以慢慢的教。

    “还请老爷子跟陛下说,不要将我公之于众便可。”朱安说道。

    其实在他的心中,很想说能不能搞点能制造出火器的工匠给他。

    但现在火器,对于大明而言是禁物。

    这话要是让陛下知道,你一介商人,打火器的主意,是想干嘛,造反吗?

    朱安也想过,用这个功劳换个爵位什么的。

    但仔细想来,还是不如商人的身份来得自在一些。

    尤其是得了爵位后,无疑会卷进大明上层的一些纠纷中。

    而且随着自己的名声,一些暗地里的东西就无法隐藏了,很容易出现什么幺蛾子。

    再者,这等作物带来的巨大名气,以朱安心中那朱元璋的性格。

    现在已然是发现自己的一些端倪,说不准自己就跟那些淮西武将一样,被陛下临死前一同带下去,那可就凉凉了。

    “行,那咱就跟陛下如此说了,到时候没有赏赐,你可莫要后悔。”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以大孙的功劳,直接封个公侯都不为过。

    只是这大明都是大孙的,封公侯平白降低了大孙的脸面。

    对于大孙这等不在乎名利的行为,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老爷子放心,我也不缺吃喝,就当积阴德吧。”朱安满不在乎的说道。

    “陛下会记得大孙你的好,这天色也不早了,咱先回去,将这些作物献给陛下。”朱元璋起身说道。

    “老爷子,你稍等片刻。”

    朱安起身,从书房里拿出一本书籍来。

    “这上面详细的介绍了这些作物的种植方式,和一些特性条件,也一并送给陛下吧,可少走一些弯路。”

    朱安的这本书里,都是记载的一些种植经验,和玉米,红薯,土豆播种的注意事项。

    这是朱安根据前世的一些模糊记忆,然后通过实际种植而形成的。

    这本书其实并非是朱安所编撰,而是他手中的一些农学生描述上去的。

    早在数年前,这些甘薯,马铃薯,玉米到手后,原本兴奋激动的朱安,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浇灭。

    这些高产作物根本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夸张。

    要知道最初到他手里的红薯,马铃薯这些,可是亩产七八千斤。

    现在朱元璋看到的,却是已经经过数年培育,产量下浮到亩产千斤了。

    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朱安便知道想要解决吃饭的问题,重点还是在于水稻上。

    品种的改良,农药化肥的研究,才是其中的重点。

    于是,一个叫农学堂的地方,在朱安的安排下,悄无声息的出现了。